【传承创新庞安时中医药文化】专访关口镇和巴河镇政府负责人

©原创   2023-12-30 09:17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静 谢锐

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擦亮我县北宋医王庞安时名片,促进全县中医药健康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天的《传承创新庞安时中医药文化》栏目专访系列,专访关口镇党委书记梁琴琴和巴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志伟。

关口镇党委书记 梁琴琴

庞安时,不仅是浠水一张对外名片,更是一种悠久的文化传承。近年来,我镇始终做到用好用活这张名片,传承发扬这项文化,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协同的方向。在传统药材种植一产上展现了农业大镇应有担当和义务,在二产上引进了安时食品等健康产业链企业,在品牌上引进孵化了“安时堂”特色大健康品牌。

下一步,我镇将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农业大镇优势特色。

一是做好农业资源,聚焦“土”。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以金银花、元胡等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通过“村党支部+乡村合作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采取“小集中、大连片”模式,通过大户示范带动种植,持续激发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二是明确发展方向,打造“特”。为了发展好中药材产业,关口镇将“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兴农优势,健全中药材种植种、管、收、储、售等全链条工作,狠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完善,依托中药材企业、乡村合作公司等载体,不断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效,全力推动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种植,实现“一村一特色”。

三是优化链条布局,健全“产”。通过融合“一二三产”的有机结合,实现特色农业、乡村振兴等复合功能叠加,做大做强“安时堂”特色品牌,引进扩大大健康产业链,致力于把“中药材”培育成大产业。

巴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志伟

浠水县庞安时中医药产学研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巴河镇苦竹港村,总投资1.2亿元,流转土地2400亩,同时配套占地25亩的中药材加工车间,综合年产值达到1400万元以上2023年已流转土地700亩,种植紫苏、知母、射干、元胡等11个品种,2024年种植总面积预计可达到2400亩,药材种植品种增加至75个。

我们在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中做到了四个相结合,一是与强村公司联动发展相结合,成立苦竹港隆园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由村集体以基地办公楼 ,加工厂房等资产按25%入股庞安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要素资源整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是与中药材供应链体系相结合,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引进时安药业龙头企业,打造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全过程产业链,合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擦亮庞安时文化品牌,全力构建医、药、膳、养的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大别山道地药材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相结合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向中药材深加工业融合,加快休闲、观光、研学的业态发展,通过产业相融、产权同享、创新发展,延伸现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链和开发新的多元发展的产业链,激活各类发展要素,深度挖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附加值。

四是与联农带农富农相结合。通过打破地域界线,进行跨村联动,让周边宝贵的土地资源连线成片。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签订承包收购协议,确保中药材种植农户年均增收至少5000元,村集体年增收不少于20万元。在利益联动机制发展模式下,通过流转土地、进企务工、订单预购等形式,周边村民与企业间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村民积极性被更好地调动起来。

相关阅读